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 数字展览 > 师德之星 > 正文

辅导员都是有故事的人

来源:
发布时间:2023-10-23
浏览:

刘发煌,男,1983 年 2 月出生,中共党员,2008 年 9 月进入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工作。现担任教育与民生学院专职思政辅导员, 兼任学前教育系党总支学生党支部纪检委员、学校第四批云顶人才 三星级服务之星培养对象。在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2019 年教师节庆祝 大会上,教育与民生学院专职辅导员刘发煌老师作为“师德之星” 代表上台发言。从 25 岁的年轻小伙到 36 岁的中年大叔,他把人生 最美好的年华贡献给了城院学生思政工作一线。

“发哥,你在哪里?”

看到“发哥”这个熟悉的称呼,刘发煌会心一笑:这是往届毕 业生给他起的昵称。即便离校多年,他们也会时不时在微信上呼叫 昔日的辅导员(班主任)一起聚会。

2008 年 8 月,刘发煌进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,成为该校第一位 非编的思政辅导员。别人眼中“工作琐碎”“非主流”的辅导员工 作,他干起来甘之如饴。这些年,他带的学生从八零后一直到 00 后, 不同年代的孩子有不同的特质。刘发煌老师与时俱进地改变着与学 生沟通交流的方式,不变的是对学生始终如一的责任心:为了做好 毕业班学生的就业指导及入职协助,他报名考取了国家劳动关系协 调师二级职业资格证书;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,他又 报名参加了厦门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举办的“心理咨询师培训项目” 学习考试;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学生求学,他还当起了她 们的义务推销员,帮她们为家乡的特产找销路、挣学费。

2018-2019 学年,刘发煌老师负责院系 2016 级、2018 级共计 10 个班级 376 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服务管理工作,是全校带 班级最多带学生数最多的辅导员,同时还承担院系学生就业指导服 务、大学生征兵、创新创业教育、新疆籍学生统筹管理等模块事务 工作,一个人扛起了近两个辅导员的业务工作量。当时因为同时带 新生和毕业班,人数班级又是学校之最,每天都要忙到晚上七八点 钟才能下班。

“辅导员工作责任重大事无巨细,‘两眼一睁忙到熄灯,两眼 一闭还要警惕’这是我们辅导员工作的真实写照。”刘发煌老师这 么说。

刘发煌老师所带 2016 级四个班级中,有三个班先后获得 2017、 2018、2019 年全校“先进班集体”荣誉称号,两位同学先后获得 2018、 2019 年城院“最美学生”荣誉称号,其中林雅思同学还是 2019 届毕 业生中全校大三学年全额奖学金的唯一获得者。四个班级的 122 名 毕业生中,有 40 人在校完成继教中心自考专本衔接学历提升,同期 获得福建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历,成人本科学历获取率 32.79%,另外有 37 名同学参加了 3+2 全日制专升本考试,多名同学 成绩优越被优质本科校录取升学。

“希望他们爱运动、爱厦门”

“晨点晨练”活动意在帮助新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,引 导新生早睡、早起、积极参与早读和早锻炼,但是执行起来确实要

费一番功夫:要让这些以为进了大学就可以“大撒把”的年轻人大 清早爬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
刘发煌老师所带 2018 级六个班级 254 名同学在 2018-2019 学年 晨点晨练中整学年出勤合格率 100%,学年综合满勤率达到 81.89%。 刘老师认为,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未来的老师,如果 不能学会管理自己,今后如何去引导学生呢?他的秘诀是:从我做 起。打开刘老师的朋友圈,会发现他“晒”得最多的是各种“跑跑 跑”。原来他有坚持长跑的习惯,连续多年参加厦门国际马拉松赛, 成绩接近三个半小时的精英水平。每次晨点晨练,他 5:50 就起床, 在 6:20 前就到校先跑上几圈。等到同学们 6:40 集合后再陪他们继 续跑。看到老师的朋友圈,同学们开始觉得跑步是件“挺酷的事”。 刘老师为了提高他们的兴趣,还带他们去鼓浪屿、去集美等地户外 健步走或者登高跑楼,变着花样一边锻炼身体一边认识这座城市, “因为很多学生来自外地,我希望他们能因此爱运动、爱厦门。”

“被学生需要和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”

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,刘发煌老师的同事们才第一次 知道:今年五月份,他的老父亲查出胃癌要切除三分之二的胃和部 分小肠。那段时间刚好碰到 16 级毕业生返校,一系列工作必须在学 生毕业前完成,别的同事也一下子也顶不上。刘老师试探着问妈妈: 需要我回去吗?这段学校的事情比较多,不太好请假。老母亲充分 理解儿子的两头为难,对他说:“还是工作为重吧,反正你回来也 帮不上忙。”于是,老父亲事关生死的手术,家族老老少少几代人 都守在手术室门口,唯独缺了他这个当老师的儿子。手术半个月后 的端午节,刘老师才匆忙回去探望还在病床上的老父亲。他那天下 班后才坐车回家,拎着行李就直奔医院,术后的老父亲身上插满了 各种管子,看得人心疼。当晚十点多,正在医院陪护的刘老师接到 一个学生的电话,说发现隔壁寝室里的一个同学发高烧了,他马上 到走廊上通过电话报告带班领导和值班老师进行紧急处理,一个多 小时后才回到病房。最后老父亲说:你有事的话,明天就回去吧。 家,忙得顾不上;人到中年了,名下依旧无房无车。有人问, “你图什么呢?”“如果能在学生低谷的时候及时拉他们一把,如 果他们走上社会后能有所作为,这就是我人生价值的体现。只要学 生需要我,我会一直干下去!”